低电量时锂电池模组压差飙升,这是故障还是正常现象?
为什么电池模组在低电量时压差异常增大?这一现象背后是极化加剧、负极副反应等多重电化学机制在作用。本文将解析低SOC下压差扩大的五大主因及应对策略。
1. 低SOC下电池极化加剧
在低SOC状态下,电池内部极化效应(欧姆极化、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显著增强。这导致相同电流下,各单体电池的端电压下降程度不同,压差扩大。
例如,低温或大电流放电时,低SOC电池的浓差极化内阻和电化学极化内阻显著升高,加剧电压不一致性。
2. 负极副反应与产气
低SOC时,负极电压接近石墨与电解液的成膜电位(约1.4V),易引发SEI膜重构副反应,产生气体。
产气导致负极界面出现黑斑,阻碍锂离子传输,增大内阻和极化差异。模组内各电池产气程度不同,进一步放大压差。
锂离子电池不同 SOC 下 60 ℃ 储存7d后满电负极界面状态
3. SOC-OCV曲线的非线性特性
低SOC区间(如LFP电池的0~30% SOC),开路电压(OCV)随SOC变化明显,微小容量差异会导致较大电压差。
0. 05 C 下充电电压、dU / dQ 随 SOC 变化的曲线
4. 自放电率差异放大
低SOC时电池自放电速率加快,且模组内各单体自放电率不一致性更明显。长期存储后,低SOC电池电压下降幅度更大,导致压差累积。
5. 温度与内阻的敏感性
低SOC下电池内阻对温度更敏感。模组内温度分布不均时,低温区域电池内阻增大更多,压差显著。
总结
低SOC时模组压差增大是正常且可预期的现象,主要源于电池化学特性(极化加剧、副反应增多)和物理特性(SOC-OCV非线性、自放电差异)。为缓解此问题:
1.避免长期存储低SOC:建议存储SOC为30%。
2.优化BMS均衡策略:加强低SOC区间的主动均衡。
3.控制温度一致性:确保模组内热管理均匀,减少内阻差异。
若压差异常剧增(如超过规格书限值),需排查制造缺陷(如焊接不良、注液不足)或滥用工况(过放、低温运行)。
以上内容均为本人日常工作,交流,阅读文献所得,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文中阐述观点难免会有疏漏,欢迎业内同仁积极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锂电解码资料库可下载):
1.SOC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性能影响及K值筛选工艺,许汉良
2.锂离子电池常用参数ppt
3.锂离子电池自放电机理及测量方法,裴普成
原文标题 : 低电量时锂电池模组压差飙升,这是故障还是正常现象?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登录
手机
验证码
手机/邮箱/用户名
密码
立即登录即可访问所有OFweek服务
还不是会员?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其他方式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