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PACK制造工艺系列:储能电池包热管理仿真与液冷板流道优化——案例分析

对于储能电池来说,其服役周期往往高达15年,甚至20年。如果热管理系统失效,温度失控就像是一颗潜伏的炸弹。液冷板作为电池包热管理系统最关键的部件,其流道,流速和流阻的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某项目1P72S储能电池包,分析其热管理系统和液冷板流道设计、仿真和优化。

本文约1800字,10张图片

阅读预计3-4分钟~     

01 电池包基本信息

(1)环境信息

冷却方式:液冷

冷却介质:纯水+50%乙二醇溶液

入口温度: 18℃

进水流量: 8L/min

导热硅胶厚度:0.5mm

(2)导热硅胶性能参数

比热容:0.9~1.1(kJ/(kg·K))

内部导热率X方向(宽度):20~21W/m·K

内部导热率Y方向(厚度):2~3W/m·K

内部导热率Z方向(高度):20~21W/m·K

0.5C发热功率:12.5W

单pack电芯数量:72S

单pack发热总功率:900W

(3)导热硅胶固化前后的性能

未固化的导热胶的导热性能主要由基体树脂和导热填料决定,固化后导热系数会升高。

固化后的导热胶应该具有合适的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过高,在电池包受到机械冲击或振动时,可能会传递较大的应力给电芯,导致电芯受损;

弹性模量过低,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机械支撑,影响电池包的结构稳定性。

另外,固化后的导热胶应该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这决定了电池包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和寿命。

02 模型简化

本文电池包为液冷电池包,由72个280Ah的储能电芯和一个液冷板组成。电池包内电芯为主要发热源,因此模型简化为液冷板和电芯,去除其他结构件。

液冷板尺寸为:长为1570mm,宽为960mm,高为42mm,内部设有24条流道。左边为进水口,右边为出水口,电芯与冷板之间为0.5mm厚度的导热胶。

https://www.walmate.com/uploadfile/images/202406/20240624111230V11gU.png

03 进水8L/min工况下仿真结果

电芯温度分布18.38-28.77℃,其中,温度最高电芯的温度分布区间为21.46-26.37℃,温度最低电芯的温度分布区间为18.76-26.37℃。

https://www.walmate.com/uploadfile/images/202406/20240624111325xOMEQ.png

液冷板剖面温度分布:

https://www.walmate.com/uploadfile/images/202406/202406241114408O8Ev.png

流阻约为14KPa,液冷板压力剖面如下图

https://www.walmate.com/uploadfile/images/202404/20240430143905LFhC7.png

液冷板速度剖面如下图:

结论:

本方案中,整体温度在18.38-28.77℃之间,最高与最低温电芯温差2.4℃,液冷板整体温度在18.00-21.99℃之间,均温性尚需优化,出现多处高温区域。

对照液冷板压力与速度剖面图可知,液冷板高温区域主要分布在压力、速度较低区域。结合电芯的布置位置,可见液冷板的宽度裕量较大,建议封堵液冷板最外侧两条流道,或适当缩小液冷板宽度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所用图片、文字部分来源自网络,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将立即删除,无任何商业用途!

       原文标题 : PACK制造工艺系列:储能电池包热管理仿真与液冷板流道优化——案例分析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