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当前位置:

OFweek 电源网

>

编辑视点

极片NMP残留如何影响电芯性能?

当NMP残留突破安全阈值,极片表面悄然发生的副反应将引发连锁危机——从SEI膜结构破坏到电解液分解产酸,从粘结剂异常迁移到锂离子传输受阻。本文基于产线实测案例,深度解析干燥梯度控制、环境湿度监测等五大工艺管控方案,破解溶剂残留对电芯性能的致命威胁

2025-04-29 14:59 评论

锂电常见异常实例分析---涂布气泡

一、涂布气泡对电芯性能的双重威胁(一)显著降低电池核心性能某锂电厂实测数据显示,当负极片气泡比例达到 40% 时,电池在 500 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较无气泡电池下降 15% 以上,且放电平台明显衰减,说明气泡区域的锂离子嵌入 / 脱出效率显著降低,严重影响电池长期使用性能

2025-04-29 14:57 评论

隔膜涂陶瓷的作用是什么?隔膜的陶瓷对正极还是对负极分别有什么优缺点?

之前发表了一篇文章(锂电池隔膜陶瓷层要对着正极还是负极?),引起了大家的积极讨论,收获很大。今天特地重新整理了隔膜涂覆陶瓷对正负极片的优缺点与大家讨论。一、隔膜涂陶瓷的作用1.增强热稳定性陶瓷涂层(如AlO、SiO)熔点高,可抑制基膜(PE/PP)在高温下的收缩,降低热失控风险

2025-04-29 14:53 评论

特斯拉——Cybertruck PCS2 电源转换系统

芝能智芯出品特斯拉Cybertruck的电源转换系统(PCS2)代表了电动汽车电力电子领域的重大突破,其800V/48V架构、单板设计和平面变压器等创新技术,提升了功率密度和效率,还实现了与竞争对手相当的制造成本

电源整机 | 2025-04-24 14:17 评论

半导体技术,背面供电设计进入量产期

芝能智芯出品背面供电(Backside Power Delivery Network, BPDN)作为一项突破性技术,被认为是CMOS缩放的下一阶段驱动力。通过将电源网络从晶圆正面转移到背面,显著提升了功率效率、开关速度和信号布线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电压降和电源噪声

电源整机 | 2025-04-24 14:15 评论

动力电池快充,储能电池要长寿?一文说透两大电池的4层差异链

1. 应用场景不同2. 设计要求与性能指标对比3. 系统集成与制造工艺差异冷却方式动力电池:液冷为主(高速充放电发热量大,需快速散热)。储能电池:自然冷却或风冷(散热压力较小,成本优先)。串并联规模动力电池:多为小模组串联(如100V以内,适配车辆电气系统)

2025-04-17 14:17 评论

锂电、半固态、固态电池终极对决(二)

一、产业竞争格局:巨头押注与新势力突围车企阵营:技术路线分化在这场电池技术的变革中,车企们纷纷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技术储备,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丰田作为汽车行业的巨头,一直以

2025-04-17 14:16 评论

NXP芯片的新一代12V BMS汽车锂电池方案

芝能智芯出品世平集团推出基于恩智浦多款芯片的12V BMS(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以NXP的S32K312 MCU、MC33772C电池控制IC为核心,支持电压、电流、温度监测、SOC估算和被动均衡等关键功能,并达到ASIL-B安全等级标准

2025-04-17 14:16 评论

锂电池的电压由什么决定的?

锂电池的电压特性由正负极材料的本征化学势差奠定基础,实际表现则受内部极化与内阻、荷电状态、材料与电解液特性以及工作条件等多维度因素协同调控,体现了电化学体系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耦合。锂电池的电压主要由以下

2025-04-17 14:15 评论

锂电常见异常实例分析---涂布打皱

锂电涂布打皱异常实例分析及解决方案(后面多图实例)涂布打皱是锂电极片生产中的高频缺陷,直接影响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以下结合典型案例,解析打皱成因与对策:一、涂布打皱的典型形态及危害褶皱类型形貌特征对

2025-04-17 14:10 评论

电池VS油箱:拆解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安全生死局

前不久,一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的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高速行驶。因前方施工路段改道,车辆检测到障碍物后虽发出提醒并自动减速,驾驶员随后也接管进入人驾状态,但最终车辆仍以约97km/h的时速与隔离带水泥桩猛烈碰撞,这场惨烈事故致使3人不幸遇难

2025-04-17 14:02 评论

无极耳电池与传统极耳电池对比:从材料到工艺的技术跃迁

本文主要介绍无极耳电池与传统极耳电池的差异。1. 无极耳的含义传统极耳设计: 电池正负极通过焊接单个或多个金属薄片(极耳)引出电流,通常传统圆柱电池(如18650)具有正、负极耳各一个。电流路径长,内阻较高;局部电流密度过大,导致热管理难度高

2025-04-10 14:21 评论

锂电池的未来:插层化学撑起现在,转化化学颠覆未来

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指出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想突破500Wh/kg,锂电池的反应机制就从插层化学变成了转化化学。锂离子电池中的插层化学(Intercalation

2025-04-10 14:21 评论

半固态与固态电池市场主要搭载车型

一、技术定义与分类固态电池采用完全固态电解质(如硫化物、氧化物或聚合物),无液态成分,能量密度可达 500Wh/kg 以上,安全性显著提升,但量产难度大,成本高。半固态电池电解质部分固态化(通常含 1

2025-04-10 14:08 评论

燃烧的动力电池

文:诗与星空 ID:SingingUnderStars                  &nb

2025-04-03 15:18 评论

伊顿电池配置开关,充电效率提升的关键

芝能智芯出品电动汽车充电速度和充电设施的兼容性问题成为限制其进一步普及的关键障碍。伊顿公司推出的电池配置开关(Battery Configuration Switch, BCS)通过创新的电池电压重新配置技术,为800V电动汽车在400V充电设施上的高效充电提供了解决方案

电源整机 | 2025-04-03 13:53 评论

揭秘动力电池核心指标:DCR测试原理到实战全解析!

1. DCR测试的定义DCR(Direct Current Internal Resistance,直流内阻)指电池在直流电流下的总内阻,包含欧姆内阻、电荷转移阻抗及极化内阻(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

2025-04-03 11:46 评论

揭秘电芯中的"隐形杀手"——水分超标竟能引发爆炸?

锂电池生产最怕的隐形隐患——水含量超标!本文深度剖析水分引发的锂盐分解、SEI膜破裂、产气爆炸等多重危机,教你通过临界阈值管控打造高安全长寿命电池,文末附关键工艺参数!电芯中水含量超标对电芯质量的影响

2025-04-03 11:45 评论

车企开展充电桩“军备竞赛”,噱头还是实干?

超快充技术从量产到普及远不是一场发布会能解决的。 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当代人对于手机快充最直观的认识,也正是这样的广告,拉开了国产手机快充的军备竞赛,随着手机快充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代人终于甩开了备用电池和充电宝的束缚

2025-03-31 11:20 评论

探秘锂离子电池--中国锂电崛起之路

一、技术探索期(1990s-2005年)1990年代初技术萌芽:中科院物理所启动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首次实现钴酸锂正极材料实验室制备。1997年首个产业化尝试:95年比亚迪成立,97年以镍镉电池起家,后转型研发锂电池(2000年推出首款锂离子电池)

2025-03-27 16:09 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12   下一页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