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深陷代理纠纷,共享充电宝生意不“香”了?
导读:业绩疲软股价暴跌,“越来越贵”的怪兽充电挣扎求生。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自2016年诞生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度过了最初的模式探索、快速爆发和格局成型时期。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共享充电宝产业规模突破126亿元,同比增长25.7%,预计2029年有望突破400亿。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品牌包括怪兽、美团、街电、小电、搜电、来电等。
虽然共享充电宝依然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但这一赛道“野蛮生长”的后遗症也逐渐暴露出来,“租借价格攀升”“充电越来越慢”“归还难”等问题,常常让消费者们叫苦不迭。
当资本的热潮逐渐退却,赛道头部玩家的未来发展也正在面临挑战。作为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占率最高的品牌,怪兽充电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下滑,且近期陷入了直营业务削减,代理业务问题频发的危机境地。
业绩疲软股价暴跌
2021年4月,自成立以来便备受资本青睐的怪兽充电,在美国纳斯达克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共享充电宝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但是,上市后的怪兽充电却没能交上一份让投资者满意的“成绩单”。
上市当年,怪兽充电实现营收35.85亿元,同比增长27.62%;但归母净利润却亏损了1.25亿元,公司将当年的巨额亏损的原因归结为“疫情导致线下人群骤减”。但到了2023年,怪兽充电的业绩却依然没有迎来回升。
财报显示,怪兽充电2023年实现营收29.59亿元,增幅仅为4.24%。好在归母净利润终于扭亏转盈,从2022年亏损7.1亿元来到了8774万元。
进入2024年,怪兽充电业绩再次大幅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8.6亿元,同比大降53.7%;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882.9万元,同比大降75%。
其中,2024年一季度,怪兽充电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亏30万元,上年同期净利为1080万元,同比大滑近78%。再来看第二季度,怪兽充电营业收入和归属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63亿元、917.8万元,同比降幅亦分别达55.3%、62.6%。
由于业绩不尽如人意,财报发布后怪兽充电股价当天盘中曾一度暴跌20%。
图片来源于怪兽充电财报
对于业绩下降的原因,怪兽充电表示,主要是由于与网络合作伙伴的合同安排发生变化,对2023年第二季度的移动设备充电收入进行了某些一次性调整。2024年第二季度,怪兽充电的移动设备充电收入(包括直营模式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产生的收入)为4.1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0.26亿元下降60%。
值得注意的是,持续的业绩的疲软,也让怪兽充电上市后股价不断下跌。上市以来,怪兽充电股价已累计跌超90%,近两个多月来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
图片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如今的共享充电宝市场已成为红海。一方面,平台和代理商面临着成本上升、市场份额被挤压等问题,盈利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对共享充电宝价格高、充电慢、还机麻烦等问题有所不满。随着手机快充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依赖程度也有所降低。
而这些因素,都为怪兽充电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
放弃直营模式,深陷代理纠纷
近日据媒体报道,怪兽充电正在大面积出售城市直营业务,全面转向代理加盟模式。据透露,关闭直营门店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行业竞争加剧,选择引入对当地情况更为了解的本地加盟商,试图快速抢占市场。
在这背后,直接放权导致的乱收费问题,成为怪兽充电发展的新“绊脚石”。公开报道显示,多地代理商正联合起诉怪兽充电,称遭遇怪兽充电销售人员电销欺诈。
有代理商称,多人累计投资数百万元买入怪兽充电设备及售后铺设等服务后,却出现铺设烂尾现象,导致设备大面积掉线,前期投资亏损严重,此类问题已在哈尔滨、武汉、长沙、四川、无锡等地爆发。
其中有代理商向媒体报料:“销售初期,怪兽充电销售人员承诺,购买设备后签约成为怪兽充电‘唯一合作’的铺设公司,可保证一年内流水收益台均不低于3.3元/天。但买入设备后,怪兽充电推荐的‘有保证’铺设服务合作商,在设备还没铺设完成时突然撤离,导致自己支付了铺设费却没享受到相应服务,且收益情况也不及当初怪兽电销人员承诺情况。
据悉,代理纠纷发生后,怪兽充电正以“代铺设不是官方政策”为由,将上述问题转移到招商人员身上,极力撇清与公司的关系。目前,多位代理商已经就相关事宜向怪兽充电发起诉讼。
公开资料显示,怪兽充电成立之初一直坚持直营为主的业务模式,即自己生产设备后,通过员工铺设到各商家点位,并进行运营维护。而代理模式,则是通过招募代理商购买自己的充电宝,然后由代理商自行铺设充电宝设备,怪兽充电主要负责前期设备、软件提供以及后期培训和售后。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的渠道大调整,是为了通过代理商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寻找对当地更了解的代理商以增加运营效率。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配套服务不完善从而身陷纠纷。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即便代理模式未来能够逐渐走通,怪兽充电本身就存在的种种客诉问题,恐怕会更加严重。
在业绩承压的背景下,近年来越来越贵的充电价格及种种不合理的扣费行为,也让怪兽充电与众多共享充电宝企业一样,引发消费者的频繁投诉与不满。
起初,共享充电宝每小时只需0.5元,甚至前半小时免费,后来涨到1-2元。如今,共享充电宝充电价格每小时基本都是4元、5元起步。如果长时间未归还或因技术问题导致归还不成功,还会被直接扣费99元。
比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就有诸多消费者反映怪兽充电收费高、乱收费、归还仍收费以及被扣费99元押金的情况,截至目前此类投诉量多达200余条。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
此外,除了消费者,也有不少合作商家也纷纷投诉。
一位南宁青秀区茉糖奶茶店负责人也表示,“我店曾与怪兽充电宝开展合作。按照约定,我们应获得用户使用充电宝所产生费用的一定比例作为佣金。然而,在合作过程中,怪兽充电宝方面却拒绝给我们提现佣金,各种理由推脱。”
图片来源于黑猫投诉
除此之外,8月20日,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还曾对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及附属公司挚享科技发布一则限制消费令。
从内容来看,该案涉及与沈阳地铁集团之间的一起租赁合同纠纷,由于挚享科技未按期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故被对方申请执行。不过,企查查显示,该限制消费令发布没几日,如今已被纳入“历史限制高消费”之列,疑似挚享科技已经履行了相关给付义务。
共享充电宝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怪兽充电如今面临的发展困境,其实并非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个例。
某共享充电宝代理商对媒体表示,“2022年整个行业都挺惨的,像我们这边早就回本的还好,顶多就是不赚钱,但刚投放的就真是看不到希望”,“那段时间在家躺着‘数钱’的感觉是没了,投放10台机器,有一台机器有订单就不错了。”
行业研究显示,在2022年,共享充电宝遭遇了负增长,整个行业规模为100亿元,共享充电宝小程序月活相较2021年出现下降,线下消费场景到店客流出现显著下滑,与此同时入局共享充电赛道的新玩家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2013年,来电科技公司成立,率先布局共享充电赛道。来电科技之后,2015年,街电科技和搜电充电成立;2016年,小电科技成立。经过多轮洗牌后,2018年,“三电一兽”(即小电、来电、街电和怪兽充电)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Trustdata移动大数据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三电一兽”已占据共享充电宝市场96.3%的份额。
2023年,年轻消费者使用次数最多的主要有怪兽、美团、街电、小电、搜电、来电等品牌。这些品牌生产端有外部制造商和自有制造商,如搜电有自己的工厂,而怪兽充电宝便是委托小米制造。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分析,2023年,共享充电宝行业覆盖点位数已达到404万个,占全国所有潜在有效点位数的19.1%,同比增长31.8%。全年,一二线城市点位渗透率已达到44.7%,但三线及以下城市点位渗透率为22.2%,未来下沉市场将是主要的点位增量来源。
图片来源于艾瑞咨询
虽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张,但共享充电宝行业目前发展现状仍不太乐观。
近日,有报道称,共享充电宝行业“一哥”——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来电科技”)创始人袁冰松于近日失联,与其同时失联的还有来电科技第一手接盘人韩冰。此二人曾因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被地方国资聘请的法律团队追责。
针对传闻,袁冰松本人回应其已经离开来电,股份也已经全部转让。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来电的市场份额也仅有1.6%,早已被怪兽、美团等甩在身后。
不只是来电,很多后来入局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当下也遇到了发展难题,有的赚不到钱,而有的想谋求上市但一直没能成功。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这一行业开始持怀疑态度,新进的代理商则是抱怨赚不到钱,消费者也是吐槽价格越来越贵。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初王思聪的那句话:“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X,立帖为证。”
对于共享充电宝行业未来的发展,江瀚认为,随着资本逐渐收紧,提升自身造血能力才是共享充电宝企业保障稳定发展、健康经营的关键所在。
原文标题 : 怪兽充电深陷代理纠纷,共享充电宝生意不“香”了?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7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中立即参编>>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福利】泰科电子连接器现货选型,上天猫旗舰店就“购”了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