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开展充电桩“军备竞赛”,噱头还是实干?
超快充技术从量产到普及远不是一场发布会能解决的。
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这是当代人对于手机快充最直观的认识,也正是这样的广告,拉开了国产手机快充的军备竞赛,随着手机快充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代人终于甩开了备用电池和充电宝的束缚。
当下,新能源汽车被视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智能设备,同时比起手机来,更在意电量危机,毕竟手机还能外挂充电宝,而电动汽车只能在充电站等待充电。
掀起价格革命和智驾普及的比亚迪,也再次对充电技术发起了挑战,3月17日,比亚迪不止带来了全新的汉L和唐L两款新车,更公布了全新的兆瓦闪充技术,将充电功率从千瓦级,提升到了兆瓦级的新时代。
就在两周后,极氪带着1.2兆瓦的充电桩来到了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根据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赵昱辉所讲,这款充电桩将是全球单枪峰值功率第一的充电桩。
另一方面,就在同一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公司总裁侯金龙表示,华为的兆瓦级充电产品最大充电电流 2400A,最大功率 1.5MW,更多的产品细节将在4月22日的发布会上介绍。
短短半个月时间,新能源汽车充电好像就进入到了兆瓦普及的时代,而且与具有危险性的智驾不同,兆瓦充电看起来更像是能直接体验到的变化。
快充革命
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从早期220V的交流充电技术,到400V直流快充桩,成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第一次革命。
特斯拉直到目前,还依然采用400V平台了来发展充电技术,在特斯拉最为普及的V3超充桩上,可以实现250KW的充电功率,至于功率更大的V4超充桩更多是针对Cybertruck和商用车。
但是这并不妨碍400V充电成为市场主流,与手机快充不同,电动汽车想要实现快充体验,只能靠自营或者是第三方的充电桩来实现,无法像手机那样通过附带的充电器体验快充。
作为最早普及的快充协议,400V直流充电桩成为市场上最为普及充电桩,根据统计,全国350万根公共充电桩中64%为750V以下的快充桩。
在前两年,车企不断宣传800V平台的优势,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相较于400V平台,采用800V平台的新车能够实现更快的充电体验,根据简单的物理定律,当电压提升一倍时,即使电流不变,充电功率也能提升一倍,理论充电时间将减少一半。
而且,相较于提升充电电流带来的包括散热等问题,提升充电电压的风险就减少了不少。
于是几乎所有的车企都转战800V平台,甚至还有不少企业在宣传中提及到900V和1000V平台,本质上还是一种800V的优化。
随着车企普及800V平台车型,为了让车主能够体验到更快的充电,车企开启了一波自建快充行动。
理想在发布首款电动车型MEGA的同时,也宣布建设专属的5C快充桩,经过一年的时间,理想汽车在3月28日,完成了第2000座充电站的建设,迈出了普及快充体验重要的一步。
想要实现更高功率的快充,背后的限制因素有很多,需要全产业链的提升,从电池生产,到BMS模块和功率模块的生产,再到充电桩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以理想汽车首发的5C充电来说,背后是宁德时代提供的麒麟5C电池,能够实现5倍的充电倍率,将充电时间大大的降低。
比亚迪所发布的兆瓦闪充,背后也是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兆瓦闪充是基于1000V高压电池和10C充电倍率所实现的,能够间充电电流峰值提升到1000A。
与之配套的还有比亚迪量产的1500V氮化硅功率芯片。
在这一系列硬件的基础上才有了比亚迪兆瓦充电技术的普及,形成了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桩三者之间的适配。
技术落地
充电技术再好,也只是PPT上所展示的内容,只有让用户实际体验到,日常用到的技术才是真的快充。
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拿比亚迪来说,在充电技术上比亚迪是最早采用800V平台,而且还推出过双枪快充等充电技术,但是比亚迪却一直被认为不是电动汽车的行业普及者,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最近十年比亚迪没有建设属于自己的充电桩。
没有专属充电桩,一直是比亚迪车主吐槽的重点,长期以来,只能在第三方充电桩和友商建设的充电桩上充电,在蔚来公布的第三方品牌使用蔚来充电桩的统计中,比亚迪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乏充电桩建设,在采用400V平台时,靠着数量众多的第三方充电运营商,市场上几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但是随着800V快充技术的普及,第三方充电运营商难以快速的跟上车企的普及速度,想要体验快充只能靠品牌自建快充桩,也是这一时期,多家新能源车企开始了充电站的建设。
其中蔚来不用说,几百亿的资金都投向了充换电体系的建设中,小鹏也有属于自己的快充站体系,理想在纯电车型发布的同时也开始了充电站的建设。
至于华为,虽然不直接造车,但是在充电站的建设上,华为选择了直接投资,迅速建设起来数量众多的充电站,甚至在一些车企的快充体验上,都是来到华为的充电站来现场演示。
在车企积极主动的参与下,国内800V的充电桩建设有了一定的提升,根据统计我国750V以上的公共充电桩大约有60万根,仅占公共桩的36%。
根据预测,我国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1700万辆,充电桩的建设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算上大量的私人桩,距离车桩比1:1还有不小的空缺。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国内的充电网络已经几乎覆盖98%的高速公路,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充电桩建设也需要完善最后一公里,在农村及偏远地区仍然缺少充电桩。
根据比亚迪发布会上的内容,未来将会建设4000座兆瓦闪充站,是为技术平权所作出的努力,让电动车用户不再为续航焦虑。
极氪在公布最新的充电桩技术时,也讲到目前已经自建充电桩1500根,计划在2026年建设10000根充电桩。
根据一份统计数据,电动汽车车主约有30%的充电需求是在公共场所,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提升,公共充电桩的需求也将被放大,快充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充电桩需求的快速增长,但也暴露出用户对于车企宣传中更快充电的需求增长。
特别是,在车企追求长续航不断增加电池容量的条件下,充电时间被拉长了不少,现有的充电桩就显得捉襟见肘。
技术虽然美好,但是不进行普及的话,对于用户来说,就和5G初期一样,唯一的优势就只有在测速软件上的数字体验。
对于充换电体系建设来说,更需要车企的不断发力,一方面是技术上的不断研发,另一方面是如何实现技术真正的落地,不是简单的一场发布会,争夺一个第一的名号,而是将技术真正的普及,实实在在让用户享受到技术。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原文标题 : 车企开展充电桩“军备竞赛”,噱头还是实干?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