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力新能冲刺IPO,腰部动力电池厂商的三大心病
新能源商业评论(NEBR),致力于打造新能源产业创变时代最有质感的商业评论内容,凝聚核心产业从业力量。明星公司栏目,关注行业头部重点公司,结合企业最新动态拆解产业方向、内部战略,形成权威的系统解读。
【摘要】今年7月底,正力新能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港股上市,其董事长为“玻璃大王”曹德旺胞妹曹芳。
公司仅用四年时间便跻身行业前十,2024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九。除了去年末主动终止IPO的蜂巢能源,正力新能是市场份额前十中唯一一家还未上市的公司。
然而,高速增长背后,正力新能仍面临连续三年亏损、毛利率低等问题,盈利能力受质疑。
目前,正力新能正加大研发投入、拓展LFP电池业务。
可以说,正力新能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腰部动力电池厂商普遍存在的三大心病:
过于依赖某几个大客户,投建固定资产的风险系数高,容易面临失败风险,前期高昂折旧和存货难以承受;因为量小,缺乏对于上游供应链的掌控,成本较高、毛利较低,在行情差的时候还不得不参与价格战,总结来说就是缺乏规模效应;最后,在前两者因素的作用下,企业经营现金流差,最终难以迅速扩大再生产、重金投入前沿技术研发。
IPO之后,如何效率化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打好新一轮的细分市场,是留给正力新能的持续考验。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业新进展(不建群),市场与项目咨询、人才服务、决策研判。
以下是正文:
动力电池行业整体面临白热化竞争的大背景下,各家IPO兴趣仍然不减,但评估挑战必然更加严峻。
今年7月底,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正力新能”)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拟港股上市,其董事长为“玻璃大王”曹德旺胞妹曹芳。
自成立以来,正力新能仅用短短四年时间便跻身行业前十。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上半年,正力新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3.24GWh,市场份额1.61%,排名第九,较上年同期增长显著。如此成绩对于一家后起之秀来说,无疑是极为亮眼的。
但光鲜背后,痛点也同样明显。公司虽属收入增速高企,但却连续三年保持亏损状态,且毛利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能力需要进一步评估。
当前动力电池产能正处于阶段性调配阶段,正力新能的IPO需要同时面临产业寒冬和同行搏杀,需要考量的因素更多。
截至目前,正力新能的主要产品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覆盖陆海空互联全场景,为多家知名车企如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等提供核心电池产品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董事长曹芳及另一核心创始人陈继程在福耀玻璃的任职经历,为正力新能带来了丰富的汽车零部件资源和客户基础,这是其能够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曹家商业巨擘的又一代表作,承载更多使命的正力新能正面临更复杂的挑战。
01盈利能力存疑,大客户依赖严重
正力新能的核心争议点在于盈利能力。
单就营收状况而言,该企业近三年收入规模增速明显。据招股书披露,2021-2023年,正力新能营收依次为14.99亿元、32.90亿元以及41.62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66.6%。
2024年Q1,企业营收达7.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4.2%。(如图1)
(图1,图片来源:正力新能招股书)
但收入规模的迅速扩张并未同步带动盈利指标的提升,相反,企业近三年持续面临亏损。
2021-2023年,正力新能净亏损额分别为4.02亿元、17.20亿元和5.90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7.82亿元,且亏损情况直至今年一季度也尚未扭转。
核心原因在于其销售成本过高,且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巨额成本压力下,正力新能的毛利率持续为负,显著低于同行业企业。2021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其毛利率分别为2.00%、-8.81%、5.00%和9.23%。相比之下,2023年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为22.91%、国轩高科为16.92%,中创新航为13%。
成本控制能力薄弱,一部分源于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正力新能也在招股书中坦言,近年来原材料成本一直是销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高达70%以上。
2019-2022年,关键锂资源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尽管2023年有所下跌,但价格波动仍直接影响正力新能的销售成本。由于企业根据原材料价格波动调整电池产品售价,因此收入也受到原材料成本波动影响。
这种原材料价格的风险是系统性的,部分销售合同中,企业收取的价格不因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变动,若无法将原材料成本变动分摊给产业链上的其它位置,利润率受波及几乎是必然趋势。
但对于正力新能来说,分散成本变动带来的风险却并不容易。
事实上,据招股书,正力新能对大客户、大供应商存在较多依赖,这不仅极大削弱了其议价能力,还给自身集中了风险。
2021年至2024年第一季度,正力新能从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66.1%、64.2%、45.0%及52.0%,采购策略相对集中,议价权较低,这是正力新能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原因之一。
大客户方面,报告期内,正力新能最大客户贡献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据了公司总营收的55.2%、29.3%、28.3%、47.0%,前五大客户的合计销售收入对公司总收入的贡献分别占据89.1%、90.4%、77.8%及86.6%。
据公开资料,2022年,其主要客户X(一家主机厂)因业务运营遭遇重大不利变动,调整了电池采购计划,取消了原定的BEV三元电池产品采购订单。这一变动直接冲击了正力新能的三元电池销量——从2022年的2.9GWh骤降至2023年的1.5GWh,对应产品的销售收入也相应从2022年的26.29亿元减少到2023年的14.48亿元。
此外,正力新能为满足客户X生产需求而设立的生产线被迫暂停,以腾出时间寻找并发展新客户,这导致生产线暂停期间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压力持续增加,进一步对其毛利率造成了负面影响。
2022年,正力新能因订单取消产生的存货减值亏损高达人民币4.22亿元,严重拖累了当年的销售成本、毛利率及整体经营业绩。再加上产品销售尚未完全铺开,当年总存货减值亏损一度高达5.79亿元,这也是正力新能销售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如图2)
(图2)
02融资充足,账面现金并不充沛
自成立以来,正力新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对不错,大额融资次数较多。
在2019年完成的A轮融资中,正力新能成功融资24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到144亿元,成为常熟市第一家独角兽企业。此后,在2024年7月24日,公司又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额为10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进一步提升至182亿元。
从A轮到B轮,其已经吸引了包括海松资本、中金上汽产投、厦门国贸、建发产投等知名投资机构在内的众多投资方。
融资活动带来的巨额现金流(如图3)弥补了正力新能当前造血能力的不足。
(图3,图片来源:正力新能招股书)
但从账面现金看,截至今年3月末,正力新能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21.83亿元。
综合来看,其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65亿元,在2022年和2023年虽扭负为正,分别为13.54亿元和2.84亿元,但整体水平仍不高。
相较于2023年5.90亿元的亏损,想要保持充足的弹药还需要继续精打细算。
03业务转型寻求增量
(图4,图片来源:正力新能招股书)
当下NCM三元电池逐渐式微、LFP电池市场迎来更多可能(如图4)。为了适应市场趋势,正力新能在2022年开启了向LFP电池业务的转向,LFP电池业务比重逐渐上升。(如图5)
(图5,图片来源:正力新能招股书)
为了实现规划,正力新能逐年增加其研发投入。2021-2023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2.21亿元、3.29亿元、4.24亿元,稳中有增(如图1)。
截至2024年3月31日,正力新能研发团队的全职员工超过900人,其中约25%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期公司已提交2897项专利申请并获得1813项专利授权。
这一基础上,正力新能正在逐步覆盖陆海空互联全场景、多路径的电池产品组合。
其车用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产品和三元锂电池产品,可覆盖BEV、PHEV、EREV、HEV等多种动力类型汽车电池,兼顾轿车、SUV、MPV等多用途汽车的需求。
同时正力新能正全面布局多个电化学体系的开发,预计中期将不断优化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电池、半固态产品技术,长期还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技术。多代际、全面布局的技术能力可灵活适配不同产品的差异化需求。(如图6)
(图6,图片来源:正力新能招股书)
04尾声
除了去年末主动终止IPO的蜂巢能源,正力新能是市场份额前十中唯一一家还未上市的公司。
当前形势下,各家都在面临挑战,即使是上市企业,也多有面临亏损和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
可以说,正力新能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腰部动力电池厂商普遍存在的三大心病:过于依赖某几个大客户,投建固定资产的风险系数高,容易面临失败风险,前期高昂折旧和存货难以承受;因为量小,缺乏对于上游供应链的掌控,成本较高、毛利较低,在行情差的时候还不得不参与价格战,总结来说就是缺乏规模效应;最后,在前两者因素的作用下,企业经营现金流差,最终难以迅速扩大再生产、重金投入前沿技术研发。
IPO之后,如何效率化利用资本市场支持,打好新一轮的细分市场,是留给正力新能的持续考验。
原文标题 : 正力新能冲刺IPO,腰部动力电池厂商的三大心病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