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芯快充后,手机如何继续突破充电的“不可能三角”?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构成旗舰手机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相信许多人会提到屏幕、处理器、摄像头等性能配置。然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后盾——电池。近年来,手机品牌已在手机结构、材质、硬件配置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突破。但在电池技术方面,行业的技术突破却非常有限。
图片来源:Apple
简单来说,用户对电池的不满、或者说“期待”主要体现在“长续航”“短充电时间”“低发热”这三个维度。但这三个不满,本身却充满矛盾:
1、长续航通常需要更大容量的电池,但这会增加电池体积,影响手机的轻薄设计。
2、缩短充电时间需要更高的功率,但高功率充电会增加发热量,加速电池老化,甚至带来安全风险。
3、为了减少发热,充电功率又不能太高。
这简直就是一个关于手机充电的“不可能三角”。
正因如此,如何在提升续航和快充速度的同时,保持低发热,成了手机电池技术需要持续突破的关键挑战。如何突破?让我们从快充的诞生开始讲起。
快充缘起:高通的概念被中国品牌实现了
手机快充技术的发展始于2013年,当时高通推出了Quick Charge 1.0(QC1.0)技术,将充电功率提升至10W,标志着手机充电进入快充时代,也为日后快充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5年高通发布了QC2.0,将充电功率提升至18W。这不仅缩短了充电时间,和上一代技术拉开差距,同时也给手机品牌留下了推广产品技术迭代的机会,让快充这一概念真正进入到大众视野,成为用户选购手机时会考虑的因素。
图片来源:OPPO
与此同时,中国厂商也迅速跟进快充:OPPO在2014年推出了VOOC闪充技术,通过低电压、大电流的方式,实现了20W功率,并大大降低了充电时的发热。这种“低压高流”方案的成功,使VOOC闪充成为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快充技术之一,并逐步影响了其他品牌。
OPPO之后,vivo、华为等品牌也纷纷推出自家快充方案。事实上,从此时开始,国产手机品牌就已经在充电功率上超越了由高通提出的QC快充,来到了国际领先的位置。但很显然,国产手机品牌并不会就此停下技术进步的脚步。
一块电池充电慢,为什么不分成两块呢?
然而,高功率充电不可避免地带来发热问题和安全隐患,这一矛盾催生了“分流”思路,前几年主流旗舰手机所采用的双电芯快充方案。
其实双芯快充的原理非常好理解,简单来说,双电芯快充将电池分为两个电芯并联充电,使每个电芯承担较小的电流和功率,达到更高的总功率,同时降低发热量。2019年,OPPO率先在其Reno Ace中引入了65W的双电芯SuperVOOC 2.0技术;同年,vivo发布了120W的双电芯方案,成为业界最强快充方案之一。
但话又说回来,双芯快充也有自己的问题。首先,双芯充电对硬件配置有较高要求:尽管电到了手机里会分流到两块电池中,但在数据线和充电器上并不会分流。再加上分流充电模式所使用的额外供电协议,换句话说,专用充电器和专用充电线依旧无法避免。这也意味着双芯充电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机型中,难以在低成本设备上实现普及。
当然了,部分品牌也想出了有趣的办法来解决双芯充电的发热问题:高级的电源管理芯片很贵,如何在两块电池之间分配电量也很复杂,那我直接给手机配两个充电口不就好了?不过两个充电口对手机手感的影响实在太大,所以这种“双口充电”的方案通常也只会出现在“长时间横着拿”的电竞手机、游戏手机中。
事实上,因双芯充电背后的成本、技术挑战,近几年部分手机品牌也逐渐放弃了双芯充电的方案。但有趣的是,在手机品牌准备“放弃”双芯充电方案时,一个异军突起的手机品类,“盘活”了这个不得已的充电方案。
没错,说的就是折叠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与“双芯充电”成天生一对
折叠屏手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手机正中间必须设置一条“转轴”,折叠屏手机被迫分成两个部分。而说到“分成两个部分”,双芯充电表示“这个我真可以”。
首先,折叠屏手机的双电池布局有助于均衡重量,增强握持体验和支架模式的稳定性。另外,每个电池独立放置在设备的两侧,可以有效分散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减少手机局部过热的风险。
要知道对折叠屏幕来说,高温导致的潜在脱胶风险可以是“致命”的。而双芯充电能够更好地控制温度,降低温度对屏幕的影响,并减少电池的老化速度。
图片来源:iFixit
其次,折叠屏手机屏幕面积大,显示功耗本身就高,而折叠屏带来的更大显示面积也让用户有处理“重度负载”的能力。反映到电池上,就意味着折叠屏手机比传统手机需要更强的续航。对用户来说,双电芯方案带来的更大电池容量和更快充电速度,都是对用户体验的极大改善。
手机快充的未来:新材料与通用化
不可否认的是,双芯充电的确带来了体验升级,但未来的快充要真正迈上新台阶,关键在于找到新型电池材料。现有的锂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充放电速度方面已经接近极限,传统提升功率的方式也容易导致发热和老化问题。
相比之下,石墨烯和固态电池等新材料具备更高的导电性和散热性能,能够在加快充电速度的同时保持电池稳定性,减少热量产生和电池损耗。新材料也有改善电池密度,支持更大容量的电池,为实现“长续航+快充”提供了基础。可以说,新材料将彻底改变电池性能,为快充带来真正的突破。
图片来源:倍思
另外,通用快充在我看来也是快充行业未来需要发展的方向。纵观各大品牌飞速发展的快充技术,真正落到消费者的体验上来说,确确实实可以给我们带来优秀的体验,也使得电量焦虑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但是各品牌的快充技术往往都是私有协议且不对外开放,这意味着非官方充电器只能激活低功率充电,不仅远低于专用快充模式,甚至比iPhone还慢,这点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如果几家厂商能够打破固有技术思维定式,远离无意义的内卷化竞争,适应产业生态的长期发展需求。也许在未来几年,我们就能在不同手机上体验到相同的快充技术,而且相互之间还能够良好兼容,彻底摆脱对私有充电协议的束缚。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双芯快充后,手机如何继续突破充电的“不可能三角”?
图片新闻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2.27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中立即参编>>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即日-12.30点击申报>> 【限时免费】OFweek 2025储能行业榜单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福利】泰科电子连接器现货选型,上天猫旗舰店就“购”了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2024(第五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展览会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