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美科幻战舰剑指中国 简析电磁炮脉冲电源

  近日据长江网报道,我国着名的磁约束聚变技术、脉冲功率技术专家潘垣目前成功地将阶段性聚变技术成果开发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潘垣(1933.8.8-)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先后在二机部401所、585所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工作,并赴欧洲联合托卡马克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聚变中心工作。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国防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委员。

  我国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是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 ,也是迄今为止两院中在磁约束聚变技术方面惟一的院士。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工程研究的第一线。20世纪60 年代,负责磁镜绝热压缩装置“小龙-2”和防星器装置“凌云”的研制。70-80年代前期,参与主持我国首台大 型托卡马克“中国环流器一号”(HL-1)的研制建造,负责工程方案设、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与总控系统, 解决了多项重大技术难题。以后,又负责完成HT-6M托卡马克的脉冲电源与控制系统升级改造和磁约束核聚变领 域国家自然科学首项重要基金—“改善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磁约束性能的新理论和新途径”。还将核聚变与电磁工 程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取得多项成果。近年来,在华中科技大学先后发展了超导电力、脉冲 功率、核聚变与等离子体、脉冲强磁场等学科点。其中,脉冲强磁场已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被纳入国家中 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作为ITER中国专家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了我国参加ITER的立项论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超导电力、脉冲功率技术、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技术。中国最早从事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中国核聚变电磁工程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主持和参与主持过三套聚变装置研制及另一套装置升级改造。在“中国环流器一号”研制中负责工程方案设计、总体电磁工程、脉冲电源及总控系统等,创造性地解决多项重大技术难题。成功地将聚变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取得多项成果。包括大型发电机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灭磁、电磁炮、补偿脉冲发电机等获国家奖一等奖1项,院部委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专利1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论文近百篇。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技术负责人,潘垣领导了大型同步发电机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的研究与电站现场的工业试验,解决了最严重灭磁工况的确定、氧化锌多元件均能组合优化及发电机定转子能量耗散分布等问题,终于在白山水电站国内当时最大型30万kW机组上试验成功并投入运行。与国外采用的非线性度不高的碳化硅灭磁保护技术相比,高能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灭磁技术为中国独创,可大大缩短发电机在事故态下的灭磁时间。该项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相关技术获国家专利两项。该项技术已在全国大中型电站广泛推广,对保证中国大中型发电机组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了重要作用。

  在负责303EMG实验电磁炮的研制过程中,潘垣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技术方案,即电磁箍缩炮(前级)与电磁轨道炮(主炮)相串级的全电磁炮方案,1988年完成研制与发射实验,指标达到弹丸质量30。2g,出膛速度3km/s。303EMG实验电磁炮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电磁发射技术方面开辟了一个重要领域,并为中国战术电磁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1989年,该项成果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电磁炮的组成中,电源无疑是重中之重。或许对此网友了解上不多,我们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其基本原理与工作组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