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锂离子电池VS燃料电池:谁才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

2016-09-18 15:41
来源: 盖世汽车

  BMW在过去20年里对各种新能源技术都有广泛的试验。氢能方面主要是燃料电池和氢气内燃机。在纯电动车方面,BMW装车试验了铅酸、Na-S、ZEBRA、镍氢和锂离子几乎所有类型的二次电池,积累了丰富的测试经验。

  但BMW对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没有很深入的认识和技术储备,所以我们看到BMW目前在i系列电动汽车上是三驾马车,i3是锂电纯电动车而i5和i8都是PHEV。之前BMW曾经将一辆245HP的宝马5系车改造成FC-EV,后来证实BMW已经暂缓其FC-EV商业化进程。BMW是双面下注的典型代表,潜台词则是因为在锂电和FC方面都不掌握关键技术心里完全没底。

  Daimler-Benz之前走的是FC-EV路线,还收购了Ballard的燃料电池汽车业务,使其成为PEMFC零件开发公司。数年前Daimler-Benz也开始专注于PHEV,最近还“宣称”要推出一款跟TeslaModelS相抗衡的纯电动汽车。

  为了获得锂电相关技术,Daimler-Benz后来联合Evonic成立了Li-Tec公司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不过由于缺乏技术以及成本高昂等原因,Li-Tec一直没有市场而导致经营难以为继而破产。

  日韩:由于日本同时在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产业链上同时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一直都是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头羊,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不过日本几大车企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Nissan在PEMFC和二次电池上都有相当的技术储备,但不及Toyota强。Nissan和NEC合资成立的AutomotiveEnergySupply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Leaf纯电动车自2010年投产以来,截至2015年十月底在全球已经累积销售超过18万辆。

  Leaf纯电动车只是小型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中级轿车。即便是2016年即将量产的新版Leaf,按照美国EPA标准续航里程也不到200Km。Nissan在FC-EV上同样可圈可点,其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已确定在2015年年底上市。目前Nissan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战略是以锂电纯电动汽车为主,燃料电池电动车为辅。

  Toyota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电动汽车领头羊,在HEV领域无人能及,截止到2015年七月底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全球销售量已经超过800万辆。Prius是全球第一种大规模量产的HEV车型,在电动汽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此外,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也以混动见长。而反观其它欧美主流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拿不出任何一款车型可与之匹敌,丰田在HEV领域的霸主地位可见一斑。Toyota是全球主流汽车厂商中唯一对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都有非常深入研究的公司。

  Toyota与Panasonic合资的镍氢电池厂PrimearthEnergy,Toyota控股80.5%。Toyota自身完全有技术能力生产锂离子电池,但Toyota并没有与其它日本锂电公司建立合资公司。丰田深知二次电池的优势是什么、燃料电池的长处在哪里,而不是玩一些虚无缥缈概念。于是,我就看到Toyota在HEV和FC-EV两方面的战略布局,而对LIB-EV不屑一顾。

  而本田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发展战略与Toyota非常相似,也是着眼于HEV和FC-EV两方面,这主要是得益于Honda在锂电和燃料电池两方面都有相当的技术积累。Honda与汤浅合资成立的BlueEnergy生产锂离子动力电池,而燃料电池技术则是与GM合作研发的,本田的新一代FC-EVFCVClarity已经确定将在2016年量产。

  韩国现代在电动汽车发展方面也是跟Toyota比较相似,现代2007以后与GM共同研发燃料电池汽车,加上之前与美国UTC的合作,现代汽车在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方面颇有进展。去年在洛杉矶车展上正式推出了ix35FC-EV,已经基本上掌握了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现代在混动领域也没闲着,HEV版伊兰特已经确定今年上市。

  其实,这些国际主流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战略布局,还可以从他们跟电池汽车的关联上管中窥豹。从HEV到PHEV再发展到EV,动力电池系统的成本比重越来越大,特斯拉ModelS的动力电池系统成本就已经接近整车成本的60%。

  毫无疑问,动力电池系统是纯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部件,对于任何有志于在锂电纯电动车汽车上有所作为的国际主流车企,他们无论如何是不会让这个最为关键的部件被外人掌控的。那么,国际主流汽车企跟电池企业的关联,就是破解这些主流汽车厂家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战略布局的钥匙。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