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共享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2022-05-05 15:51
袁国宝
关注

2021年,互联网行业起起伏伏,这里面一个不太显眼的地方也有不少大动静。充电宝行业在今年迎来了“第一股”, 搜电和街电合并,市场格局在“三电一兽”的格局之后再次重塑,并逐渐转变为“小竹兽”的格局。

经过多次涨价后,共享充电宝行业终于迎来了标准化运营。然而,去年也是行业震荡的一年。怪兽开始亏损,行业竞争加剧,逐渐转向代理模式,各公司展开了“价格战”。

当行业盈利模式单一问题尚未解决时,各平台开始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进行精细化运营。

自诞生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一直是一个混合型行业。

从资本的疯狂进入,到新品牌的蓬勃发展,再到行业格局向龙头企业的集中,共享充电宝的扩张仍在深化。与此同时,在共享充电宝市场上,很少受到关注的代理模式开始在各地重现。

最近,许多网站和短视频平台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共享充电宝合作伙伴招聘广告,这再次吸引了外界对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关注。

大量代理广告的出现,意味着共享充值宝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虽然这不是一件新鲜事,但代理模式在共享充电宝行业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也令许多人好奇。随着市场潜力的释放,一些拥有独家资源的个体户也开始成为共享充电宝的代理。

共享充电宝,理应是门好生意

2016年,共享充电宝追随着“大哥”共享单车出世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早期大多以直营模式发展。但很快,代理模式也开始出现在这个市场上。

在这个行业中,直营模式和代理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例如,一些共享充电宝品牌为关键客户建立独立的直销团队。在抢占龙头市场(机场、火车站、连锁餐饮品牌等)的过程中,直销模式更具优势。

相比之下,代理模式通常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具优势。同时,由于不需要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团队,代理模式通常意味着更快的扩张。

随着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行业门槛逐渐降低。总的来说,这个行业目前还是蓝海。

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已超过95亿元,未来五年,共享充电宝产业将继续扩张。依靠共享充电宝品牌企业的技术支持,代理商可以躺着收钱,只要他们将设备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商家对共享充电宝设备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普遍提高,一些商家甚至打电话主动寻求安装设备,省去了上门推荐的麻烦。

此外,在行业代理政策的支持下,共享充电宝的代理基本上不需要代理费,只需购买设备即可。干的多,赚的多,也没有固定数量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用户使用频率的显著增加,代理赚取收入的难度也在降低,回报速度也在加快,甚至一年就能回本。

代理业务具有资产启动轻、周转快的特点,但就具体操作而言,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并不容易。

 共享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如今,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格局已经明朗,第二梯队和第一梯队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到无法弯道超车了。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怪兽充电在品牌实力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大公司不仅具有品牌影响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小公司在品牌制造商倒闭后,代理商还要面对维护其权利的困难。

在售后保障方面,大品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可以免除代理商的后顾之忧。其售后系统不仅可以帮助代理商解决设备损坏的问题,还可以由专业的客户服务团队随时解决用户的客户投诉。

目前,怪兽充电的渠道经理也铺到了市级。平均每2-3个地级市将有一名全职渠道经理,为代理商提供一对一的运营协助。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领先品牌,怪兽充电等第一梯队品牌的产品质量、售后保障、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基本都有保证。

然而,早期的繁荣往往是无序市场带来的高增长。在万物皆可共享的时代里没人能逃脱内卷的宿命。

互联网裁员,共享充电宝内卷,一片狼藉

共享充电宝的内卷和其它行业的内卷一样,宁可自损八百,也要杀敌一千。为了排挤竞争对手,占领优质商户,他们以高份成换取扩张空间。由于点位的大规模扩张,商户的流量和利润被稀释。一些合作商户开始觉得利润状况不理想,有意退却。而消费者正在为这一变化买单——充电宝的租金一路上涨,市场上仍有8-10元/小时的高价。

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一年后,业界仍不平静。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与各个消费场所的命运息息相关,龙头企业的困境,如小电科技规模的缩小和怪物充电利润的损失,也是行业现状的反映。

自2017年以来,共享充电宝从混战,到“三电一兽”,再到怪物充电成为业内第一股。再加上街电与搜电公司合并,现在,该行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共享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最近,小电的规模缩减和怪物充电的财务损失在业界引发了讨论。

2016年,曾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唐永波创立了小电科技。2021年4月8日,浙江证监局官网显示,“鉴于小电的战略调整,公司决定暂时调整上市计划”。2021年4月底,小电科技试图在香港上市,后来又不了了之。

2021年4月,怪兽充电成功上市,当晚,搜电、街电宣布合并为竹芒科技。这似乎是共享充电宝的最后一个高潮,随后便不断地跌入谷底。

在疫情的影响下,虽然怪物充电收入仍在2021年有所增加,达到35亿8500万元;但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1.25亿元。

几个大玩家尚且如此,行业内的压力显而易见。目前,行业正处于调整期,降低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平衡十分重要;这是克服困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在当今的红海市场,“圈地运动”愈演愈烈,龙头企业疯狂涌入,导致扩张成本上升。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该行业已进入规模不经济阶段。

为了“抢夺”高质量的站点,在直营模式下,品牌会承诺不合理的份额。在“圈地运动”最热的阶段,甚至有100%的盈利让渡“自杀”模式,高质量站点的份额也可能高达70%-90%。

为了圈地,商家获得了很高的份额,但品牌仍然需要盈利。最后的压力只能给用户,从5毛到3块不等。一些热门景点在节假日甚至会有每小时10元的共享充电宝。疯狂的价格上涨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2021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价监竞争局与反垄断局、互联网监管部门在“共享消费”领域召开了行政指导会议,要求企业提高遵纪守法意识,规范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

 共享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除价格上涨外,共享充电宝乱收费问题也尤为严重。在黑猫投诉等平台上,有关共享充电宝的有数以万计的投诉,超过九成的内容属于乱收费,如今的一地鸡毛,还不知该如何收场。

百亿行业仍有潜力

但新瓶不应该装旧酒

“共享”这个词近年来非常流行。共享自行车、共享汽车、共享商店、共享雨伞等。近年来,共享经济似乎已广为人知。

无论是最先火的共享自行车,还是被称为“救命稻草”的共享充电宝,还是解燃眉之急的共享雨伞,它们的发展命运都是如此相似。从疯狂的资本流入到无声的消失,其背后的“伪需求”和“伪共享”在短短三、四年内就暴露了出来。

单一盈利模式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硬伤”,但另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是,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导致品牌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共享经济结束后,资本方不得不重新审视共享充电宝行业。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几乎没有发生融资事件。2019年,只有怪兽充电完成了两轮融资。深陷亏损和造血能力不足的泥潭,失去了资本方的提振,共享充电宝企业迫切需要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

2021年4月,怪兽充电推出了白酒品牌“开欢”,并动用了其线下资源和用户资源来推广。在之前的招股说明书中,怪兽充电还提到制造礼品机、智能零售柜、电子烟等,但这些新举措的发展尚未披露。

 共享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小电则开始专注于数字营销服务。小电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应与短视频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为点位和其他企业提供短视频和直播营销解决方案,包括组织内容创作者制作短视频和直播广告;提供短视频上传和直播发布工具;向点位合作伙伴提供实时销售咨询服务。

竹芒科技已开发并推出了满足新场景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如口罩机和AED体外除颤器一体机。

共享充电宝的未来可能并不明朗。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模式非常沉重,需要持续投资制造设备和铺设设备。随着摊位越来越大,其维护成本和运营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2022年共享充电宝行业恐怕不会很好过。

疫情的阴霾还未褪去,国内充电宝市场看不到尽头,很难预测是更集中还是更分散。由于供应链越来越成熟,龙头企业与小品牌在硬件质量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服务的差异化也很难做到。

如果共享充电宝重复过去两年的恶性竞争,对消费者透支品牌声誉,对行业来说将不是一件好事。然而,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手机业务的发展远远快于电池储能技术的提高,共享充电宝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

 共享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这种前所未有的内卷导致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充电宝的价格一次又一次上涨,消费者成了行业竞争的冤大头 。

也许告别这种极端竞争是共享充电宝的当务之急。尽管它未来的出路仍不明朗,但作为消费者,盲目提高价格只会让每个人选择不继续使用它。未来,如果企业只收取固定的充电价格,在5分钟和10分钟内快速为手机充电,大家还是会接受并愿意继续使用。

可能很难预测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最终结果,但可以预测的是,决定共享充电宝未来的可能与共享充电宝本身已经无关了。

       原文标题 : 共享充电宝也要“没电”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