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共享充电宝还有新故事吗?

2021-03-10 11:22
鞭牛士
关注

在经历过一次手机没电关机,坐不了地铁也刷不了电梯的狗血剧情以后,梁丹就彻底患上了“手机电量焦虑症”,后来再出门时,她总是时不时检查下手机电量,一旦电量低于50%整个人就会“感觉到紧张和焦虑”,然后四下寻找周围是否有共享充电宝。

“现在在手机上几乎能实现所有的功能,像社交、娱乐、购物、付款等等,虽然很方便,但这也让手机没电变成了‘寸步难行’的同义词。”梁丹向「鞭牛士」吐槽道,“尤其是身上既没带现金也没带门禁卡的时候,连回家都能成为一种奢望。”

随着手机功能越来越齐全,诸如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以及5G等等,使得用户在体验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愉悦,然而每一项功能实现的背后,都是以巨大的电量消耗作为代价,因此像梁丹一样患有“手机电量焦虑症”的人并不是少数,而这也直接让共享充电宝成了很多人的刚需。 数据可以提供强有力的佐证。

来自艾媒咨询的《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预计在2021年达到160.7亿元,而且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的早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虽然行业仍有增长空间,但资本方对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热情却降至冰点。”一位共享充电宝业内人士石星宇向「鞭牛士」透露,“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业内就很少有融资事件发生了,三年来仅有怪兽充电在2019年完成了两轮融资,而在2017年时,两三个月内就出现了11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高达12亿元。”

为了尽快摆脱对资本方的过度依赖,也为了建立起自身完善的造血体系,寻求上市便成了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不久前,怪兽充电传出了赴美上市的计划。据报道称,怪兽充电目前正与花旗、中金、华兴资本及高盛等投行洽商,目标或定于今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募资3亿美元。

而在怪兽充电曝出上市的消息之前,小电科技已在2020年6月先一步同浙江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小电科技已经开始接受第二轮辅导,预计于今年三季度登陆创业板。

在经历了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三电一兽”占据了行业96%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相继对外宣布已实现盈利。

曾经被严重唱衰的共享充电宝行业,活得越来越好了吗?

一夜“暴富”,闷头赚钱

共享充电宝的概念刚被提出来时,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在人手一个充电宝,飞机、高铁都有插座的时代,谁还用得着租充电宝?因此共享充电宝被扣上了伪需求的帽子。

但伪需求的帽子并没有被扣太久,风口随之到来。

2017年4月,来电宣布获得由SIG和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和飞毛腿董事长个人跟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这成为当时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大一笔融资。得益于融资的助力,来电通过大机柜迅速占领了商场、医院、火车站等人流量巨大的公共场所。

相较来电的一路苦熬,背后站着上市公司聚美优品的街电则颇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感觉。

石星宇认为“街电算是唯一一家顺风顺水的公司”,“相比大机柜,陈欧敏锐地察觉到其实小机柜才是最符合用户需求的”石星宇说道,“小机柜便携、小巧,可以覆盖人流量更为精准的餐厅、奶茶店等等,这远比覆盖医院、火车站有用多了,所以当时只有街电是一上场就推小机柜模式。”

在4家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中,小电创始人唐永波被认为是最懂资本也最会讲故事的人,因而小电背后的资本方也是十分豪横,包括腾讯、红杉、鼎晖、高榕、金沙江创投等等。超豪华的战队为小电提供了足够多的弹药供其攻城略地,扩张最快的时候,小电甚至在一个月内铺设了大约10万台设备,一口气布局了20座城市,据其官网介绍,迄今小电已在全国占据1600座县级以上城市,用户超过2亿。

疯狂扩张的背后也有套路。每次进入新的城市,小电会根据使用频率、人流量订单率、在线率等一系列的数据来计算具体的铺货量,配备合理的人员,“我们根据人群停留的时间投放,人群停留不超过一个小时的地方我们不投放。”唐永波曾如是表示。

相比“三电”,怪兽擅长深耕供应链资源。“投资怪兽的资本方是高瓴资本、顺为资本、小米科技等等,最为关键的是,怪兽背靠小米充电宝生产商紫米科技,这为其在产品和供应链上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石星宇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怪兽被曝出上市的消息,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痛点仍然不可忽视。

一是包括怪兽在内的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模式均比较单一,其营收主要依赖于用户的租赁费用;二是不停地涨价严重削弱了用户粘性,“天价”充电宝正让很多用户望而生畏;三是安全问题,一些共享充电宝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采用劣质电芯,而电芯内部异常膨胀时得不到有效的安全控制保护,极易发生爆炸。

不过诸如此类的痛点在当时并未影响到共享充电宝行业的野蛮生长。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在4天之内就拿到了7.5亿元融资,有媒体做过统计,在2017年,共享充电宝项目平均每两天就冒出一个。

只是这样的高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下半年,伴随盲目入局者的现金流断裂、押金模式被消费者诟病等问题的集中爆发,乐电、小宝充电、放电科技、河马充电等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遗憾离场。

仿佛是昙花一现,在野蛮生长了一年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开始渐渐被资本方冷落。

“除了盈利模式单一等痛点外,共享充电宝行业还存在一个较为致命的问题,那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差异化。”石星宇补充道,“共享风口过去以后,资本方也冷静了不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

重新审视的点在于,对用户而言租借什么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无论是来电还是小电都一样用,只要能给手机充电救急就可以了,至于什么品牌无所谓。”梁丹告诉「鞭牛士」,她在寻找共享充电宝的时候,几乎从来不看品牌,“没什么区别”,而且“身边的人几乎都是如此”。

共享充电宝企业无法利用差异化让用户形成品牌忠诚度,于是只能将重点放在了扩张规模上,但想要实现规模扩张,势必需要资金支持,而在资本方趋于冷静的当下,涨价就成了共享充电宝企业不得不迈出的一步。

从2019年开始,共享充电宝企业集体涨价,从原来的1元/小时涨到了1.5-3元/小时,而且分场景定价模式正式开启,甚至出现了每小时收费10元的共享充电宝。

除了满足扩张规模的需求,高流量商家提高入场费和分成比例也是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原因。根据央视的调查,在一些客流量较大的酒吧,共享充电宝的入场费甚至高达每年20万元,企业与商家之间大多对半分,而对于流量十分巨大的商家,分成比例还会相应提高。

涨价带来的结果是立竿见影的。来自艾媒咨询的调查数据显示,4大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毛利率已接近25%,2021年,该数据或只增不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简单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2元/小时且充电宝的成本不足100元,那么3到6个月就能实现回本,部分企业的年利润率甚至有可能超过60%。这也就意味着,共享充电宝业务不仅实现了盈利,而且正向着暴利迈进。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