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骂声一片,怪兽充电如何脱颖而出?
净利润腰斩的资本宠儿
尽管怪兽充电的上市之路因为深陷股权纠纷而充满变数,但无法否认的是,怪兽充电依旧备受资本青睐。
来自企查查的融资信息显示,2017年4月,怪兽充电获得小米科技、清流资本、顺为资本等机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同年7月和11月,其又分别完成了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和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19年,怪兽充电先后获得InnoVen Capital独家风投资金、3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和5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
目前,怪兽充电共完成6轮融资,最近一轮D轮融资交易金额为2.34亿美元,投资方为阿里巴巴、CMC资本、凯雷投资、高瓴资本和软银亚洲。
资本的青睐让怪兽充电有了扩张的底气。
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数据,2020年,怪兽充电占据了34.4%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截至2020年年底,怪兽充电的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并且已经构建了包含超过66.4万点位的共享充电网络,其中,约57.6%的点位位于一、二线城市,约42.4%则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这样的高速扩张之下,怪兽充电的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
招股书数据显示,怪兽充电在2019年和2020年营收分别为20.22亿元、28.09亿元,同一时期,净利润分别为1.666亿元、7540万元,同比下跌55%。而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利润分别为2.066亿元、1.126亿元,几近腰斩。
怪兽充电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是因为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据了运营费用的一大部分,其中主要是给合作伙伴的激励费和负责业务拓展的人员的报酬。
据了解,怪兽充电的运营模式分为直营模式和合作模式两种。前者由怪兽充电直接管理充电宝和机柜的放置;后者则是交由合作伙伴代管理。直营模式下,怪兽充电会提前支付合作伙伴入场费,并按照比例向合作伙伴支付佣金;合作模式下,怪兽充电按月向合作伙伴支付佣金,一般占设备收入的75%-90%。
一位共享充电宝业内人士石星宇告诉「鞭牛士」,随着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也为了尽可能多的抢占点位,怪兽充电不得不以入场费+高额分成的形式进行锁定,“不光是怪兽充电,包括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在内,通常能给到商家5到8成左右的分成,甚至有的商家能分到9成。”
高额分成只是一方面,入场费的支出更是堪称恐怖。怪兽充电的招股书数据显示,怪兽充电的入场费从2019年的1.06亿元增至2020年的3.8亿元,同比猛涨260%。
“烧钱换市场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得到改变,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难以形成品牌差异,而要想长期生存下去,就必须尽快占领市场。”石星宇说道,“尽快占领市场,必然会导致运营成本暴增,利润腰斩。”
涨价激起骂声一片,脱颖而出非易事
运营成本暴增,最终导致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利润空间变窄,抬高用户的租赁费用便成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3月28日,共享充电宝再次因为涨价而登上热搜,有网友在微博上表示,商圈和医院等流量较大的场所,使用共享充电宝充电要3-4元/小时,而像酒吧、夜店等流量巨大的场所,则高达10元/小时,“等于买了个充电宝”。
据「鞭牛士」走访了解,3元/小时基本已经成为了共享充电宝的起步价,街电的租赁价格为1.5-3元/小时;美团的租赁价格为2-3元/小时;怪兽、来电的租赁价格则为3元/小时。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仅仅只是在流量极其一般的地段。
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象在于,共享充电宝不停地涨价严重削弱了用户粘性,天价充电费正让很多用户望而生畏,“终于要开始割韭菜了”“趁凉掉之前赶紧再赚一把”“还不如直接买一个”。
针对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的涨价行为,央视网发表的评论指出,集体价格上涨的背后,虽然有资本变现和资金回笼的压力,但是“把割韭菜的镰刀”伸向消费者,割得太急,吃相实在有些不雅。
在石星宇看来,即便怪兽充电没有被股权纠纷影响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其前景也并非一片光明,“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技术壁垒并不高,商业模式也可以轻易复制,共享充电宝企业想脱颖而出绝非易事。归根结底,共享充电宝还是一个流量生意,除了不断卡位抢占市场外,如何演进商业模式,找到新的增长曲线才是重中之重。”
身陷股权纠纷的怪兽充电,未来还能成长为一只真正的怪兽吗?
(注:应受访者要求,石星宇为化名。)
此内容为鞭牛士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片新闻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